查看原文
其他

更大的温柔和勇敢的心——一本杂志的教育理想 | 头条

刘泱 新校长传媒 2020-09-01



1936年11月的纽约冬季,寒冷而锋利。

《时代》和《财富》杂志,创办人亨利·卢斯,又创办了以摄影纪实为特征的《LIFE》杂志。创刊词一时全球风行:

“去看生活,去看世界;去目击伟大的历史事件;去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;去看不同寻常的事物;去看人类的杰作;去看千里之外的世界;去看那些被男人所爱着的女人们还有孩子;去看并且享受愉悦;去看并被感动;去看并被教育。”


整个20世纪的后半叶,杂志俨然成为时代的符号,既使是50年代出现了电视机,杂志仍然以对文字的极致追求,构思精美的摄影,深度却又节制的篇幅,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。

20年前的上个世纪,那些有方向有格调有态度的刊物,成为全世界中产家庭客厅里的标配。
 
一天,作为媒体人,那些精于文字构建梦想空间,用自己的思考拍摄这个世界的人,他们突然被一种科技新物种所吞噬:互联网,人人是记者。

一个时代仿佛开始落幕——2005年5月,也在时代集团大厦的办公室,主编默勒宣布:《LIFE》杂志本月出版纸质本的最后一期。这本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杂志之一宣布停刊。

《LIFE》杂志最后一期封面,是献给认真打造这本杂志的人们:那段静默隐忍的时光,就是生命的本质。

全世界无数的期刊编辑含泪看完这个新闻,他们中也有一些人,开始种下一个梦想:以更大的温柔和勇敢的心,把杂志这种文明承载的最佳范本,在重新启幕的时代保留下来。


01

逆风行者

《新校长》创刊人的故事



2008年9月,前《商界》杂志主编李斌于5.12赈灾志愿者现场,萌发投身教育的念头;同年,在重庆创办《校长》杂志。

这是一个真正理想主义的艰难决定:除了传统媒体的黄昏投影,还包括校长这个群体的数量稀缺,让这份刊物几乎不可能依靠发行量,养活自己。但这位资深的媒体人又决心摒弃一切媒体生存的潜规则,不靠回扣发行,不收版面费,不打纯粹的商业广告……

这个“奇怪的逻辑”吓走了每一位来应聘“发行总监”的人。从此杂志内容深受好评,经营却总是蜗牛爬行。

5年之后,他们就难以为继,资本方对教育投资彻底失望,团队崩盘。

2013年中,李斌抵押了自己的房子,并和几个“一样天真”的朋友一起凑了一笔很小的资金,率原团队部分人重起炉灶,并将刊名变更为《新校长》。

在创刊号上,他写到:

伴随《新校长》呈现在您面前,脱胎于前《校长》团队的蒲公英教育智库也正式启幕了。
此时此刻,有些兴奋,也有些哀伤。
教育,持守、传递着人类文明中那些美好的文化与价值观,却又不得不同体共生着病与丑的基因;一群教育媒体人,孜孜梦想着一个“新的世界”,却又常常只能在“旧世界”里安身立命……我们开始深深理解五年所接触到的您或您的同行,开始明白,没有一位校长不曾有过关于学校的理想,而没有一份理想不曾经历千锤百炼的沧桑。
三个月震荡时间,团队的每一位同事都面临一场重新选择。在传统媒体哀声一片的时代,我们是否要向现实妥协,因利益选题,靠版面收费?在坏的市场逻辑如影随形的时候,我们是转而服从于资本的意志,还是服膺于社会公器的立场?
在浮浅成为一个浮华世界的通行证时,我们是趴在酒桌前享受随波逐流的快感,还是回到最初的梦想,经历专业与思想的阵痛,抵达彼岸那些“自由站立的风骨”?
幸运的是,我们作出了选择,决定重起炉灶,搭新平台,走初始路。
有数十天的时间,蒲公英重庆团队借住在一家画廊临时办公,这里触目都有美丽的作品,也流淌着古往今来那些伟大艺术品的故事。
这引发了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讨论。比如,教育似乎没有成功的一天,但教育人需要有成功的人生,那么,我们该如何衡量这份成功?
财富、权力、享乐等首先成为被排除的选项。一位同事提出:教育的人生理应像艺术家一样,“有能力实现一种可以流传的美”;另一位同事补充:我们必须在浪漫中保持一份理性,清醒地看到,美丽易碎,经久之美究竟依托什么才能实现?
这些讨论牵出了《新校长》不同以往的新主张:求真理,接地气。是的,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份刊物,将不仅仅讨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,事实上它将更多地讨论学校如何去到那里。
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普西曾这样描述哈佛为什么是哈佛:“学校难免因社会的影响做一些烂事儿,但我们从未忘记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追求真理,而不是追求任何派别和局部的利益。”
这期间一位长者的邮件也说中了我们的内心:当中国知识精英没有足够的专业修养对微观现实问题作出引导时,就常常沦为“为了批评而批评”——所以,我们要建构教育中更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,使理想因专业获得转化,成为照进现实的风景。
因为一切教育的起点,都必然是人类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,所以我们寻找那颗“蒲公英的种子”,愿我们一起为文明的生机随风撒种,落地生根。
但我们始终需要关注更进一步的问题:风是什么,种在哪里,地的肥瘦,根的深浅……因为人被环境所塑造,而环境又被结构所决定,所以惟愿每一所学校的研究、实验、创新成为常态,惟愿教育微观环境与综合结构的改良,成为这个时代你我他责无旁贷的使命。


02
《新校长》是怎样的一份刊物



这一次,《新校长》幸运地走出了困境,越过了生死难关。迄今为止,已经以新的形态连续出版了70期,发行了120多万册。

正如您感受到的一样,每月10日左右,杂志就会如期寄到您的案头。

一如既往,封面是一位校长的黑白素描头像;2万余字的学校深度报道;几十个精心挑选的主题案例;从开始的“写在前面”到最后的主题推荐书单。12万余字,精雕细琢,意图给予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事关教育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参考。

这份杂志学会了以一种特别专注的方式,存活下来。

全体编辑逐渐有了一个信念:一份刊物,除了承载和传递知识,还将产生新的价值,甚至也是一群特别的人相逢在某处的约定。

编辑团队同样来来去去,而留下来的人隐隐有了一种期待:寻找那些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真教育的实践者、思考者、理想主义者,那些真实担当时代使命的人们。

他们相信,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场景:校长或者老师打开这本杂志,进入文字搭起来的另一个世界,这里有温暖,有理想,有伙伴,并有个声音呼喊您的某种深埋于心的力量。每次在您的阅读与思考中,既可以寻迹于他人的思考和践行的路径,又让您的思考再次叠加,行动再次优化。


03

这样的刊物是如何编辑出来的?



《新校长》是教育类刊物中第一本“一期一主题”的杂志。

每年秋天,编辑部的所有人都要聚在一起讨论:下一年的12个主题是什么?它们试图回答学校现场什么问题?每个主题将从哪里获取更好的资源?我们的判断和选择标准是什么?这期主题将会为学校提供哪些可借鉴的案例?

每个人都要把当期主题反复品味和解构,力求站在未来的视角,以教研的方式,就现实问题,找寻理论依据,实践案例,进行深度采访和整体内容的结构性再生。

每期杂志的执行主编将面向海内外教育领域,以“穷尽一切可能”的姿态搜索课题资料;海量的资料搜集背后,是高密度高强度的专业阅读支撑。每期成刊,他们将会参阅250万字以上的资料。然后价值筛选,结构重塑,最终呈现在杂志上的几十个优秀案例,是在至少1000则海内外资讯中层层筛选而出。
 

04

杂志制造过程全公开

以“学科核心素养”为案例



2019年第5期,《新校长》的主题是“学科核心素养”。

当期执行主编领到这个话题,其实内心是忐忑的。

学科素养是一个难啃的骨头。教育者深知:每门课程都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,也蕴藏着独自的学科思维和方法。让学生学物理时像“物理学家一样思考”,学习化学时“像化学家一样思考”……理想状态下,类似的目标其实是学生学习所有学科时应该达成的效果。

在今天,从学科知识传授转向学科素养培育,成为教育系统必须攻克的关键命题。

知易行难!当更多学校形成这样的共识,并不约而同向这个方向探究时,大家不可避免会发现,自己面临一个非常复杂而艰巨的系统。

但我们也相信,一定有先行者早已凭借蓬勃的勇气、赤诚的初心和深厚的教育智慧在主动探究,积极实践,他们的经验得失,必会启迪后来者更精准地前行。

因此,围绕“聚焦学科素养”话题,执行人广泛搜集、遴选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,并从课堂、课程、教学设计等维度进行梳理归纳,最终集结呈现出一批精彩案例,汇总于《新校长》5月刊。

封面学校,执行人选择了北京十一学校第一分校。他们将“大概念”作为抓手,联通起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,并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证明:这是一条有无限可能的前行路径。

采访前期与学校的反复讨论,近一周的现场调研,写稿时精读相关经典书籍,成稿后与教育一线人士再度专业切磋……两万字的报道,最后连校方都觉得,这份报道中的完整专业梳理,前所未有。

就这样,《新校长:聚焦学科素养》读本,带着编者浓浓的匠心和美好的期待,飞向每一位渴望变革的校长。

“聚焦学科素养”刊行后,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留言:

看完杂志,对学科素养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,似乎真的看见了它的轮廓。


知易行难,对于“学科素养”,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案例,而非理论研究。这本杂志非常专业,有很多可操作性案例,适合教师们细细阅读。


让抽象的“核心素养”落地,对一线教师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。


每次读完《新校长》都有一些小激动,总能带来专业上的提升和启发。有限的时间需要有价值的阅读。每月总是如此期待!

 

05

2019年,《新校长》关注了哪些主题?



2019年,《新校长》关注了哪些主题?

<<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——“人啊人”
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,是教育界一场自下而上的“寻人启事”。大会追问人是什么,人的优势,人的局限,人的可能。本期杂志集合全部国内外演讲嘉宾的演讲内容,深刻解读面向未来人的变与不变、需求与潜能。

<< 职初教师成长手册
教师的成长轨迹,常常被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划定轨道。本期杂志协助校长打量学校里最有激情又是最茫然的一个群体,多一个视角去思考职初教师的发展需求,在这个纷繁的时代,成全每一个有志于成为卓越教师的人。
案例学校:华东师范大学杭州附属学校

<< 薄弱学校变形记
那些触目可见的教育困境中,被一群普通教育人以普通条件、普通资源、普通成本顶破的“学校发展天花板”,给了中国基础教育整体改善更大的想象力。
案例学校:河南省信阳第九小学

<< 校长专业素养
什么样的人适合当校长?哪些素养能体现校长的胜任力?校长如何实现自我成长?本期杂志有系统案例与全景视野。
案例学校:上海新纪元学校

<< 聚焦学科素养
从学科走向学科素养,这是一盘我们不得不直面的改革棋局。而落地学科素养,却让人望而却步。历经半年的采访,我们发现,原来静悄悄之际,已经有这么多教育人已经小步快进在学校的“主阵地”,于不同维度,基于不同学科,展开了无数宝贵的破冰实践。
案例学校: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

<< 小学校 大社区
当“教育”走向“学习”,当学生评价从“分数”到“综合素养”,并对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——我们开始意识到,今天的全球教育,跟学校相关的一切“边界”几乎都已经位移。
案例学校:重庆泉源学校

<< 生涯教育领跑者
在今天,好的生涯教育究竟是什么?
案例学校: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

<< 中学怎么办
新高考带来新变化,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随之产生:怎样重新规划课程?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怎样变革?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何提高?本期主题聚焦新高考背景下,中学面向未来发展的变革举措。
案例学校:深圳中学

<< 校园新空间
从小学到中学,从城市到乡村,从海外到国内,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哲学正在成为新一代学习空间设计的焦点。
案例学校: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

<< 中层领导力
学校中层管理者,这样一个位不高、权不重、压力大、挑战多的岗位上,却要成为要具有向上领导、横向领导、向下领导的一个全方位领导能力。如何抵达?如何激发?集思广益,我们更清晰地看到:一个好校长成就一个好学校,并未过时,99%的领导力来自中层,亦千真万确。
案例学校: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

<< 音体美的可能(正在进行时)

<< 2019全球教育风向标(正在进行时)

2020年,我们还想关注哪些维度


“评价一所学校”、“未来教师素养”、“教育美学”、“乡村教育的未来”等等,我们将再次深入教育现场,调研和采访11所样本校。以一种专业、冷静、温暖的笔触,给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份独具匠心、“精心酿造”的读本。


06

教育人说《新校长》

像一个散发积极能量的“职业伙伴”


有校长说:“学校里有很多教育类报刊,《新校长》是我案头必备。”

有校长说:“已经在学校月度例会上,把《新校长》杂志的学习纳入常规。”

有校长说:“每一期读这份杂志,都觉得学校的未来渐渐清晰,真正的教育大有可为。”

还有校长说:在教育人心中,《新校长》杂志像一个我们越来越喜欢的,散发积极能量的“职业伙伴”……

其实,这个逻辑倒过来依然成立——每一个散发积极能量的校长老师,你们,也都是编辑部同仁心中越来越依赖的“职业伙伴”。

亲爱的伙伴:2020年,我们再次向您隆重推荐这份每年12期的杂志——《新校长》。
 
欢迎致电发行部:


023-67515642/15736028659


《新校长》邮发代号:78-289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直接订阅

“新校长传媒”投稿邮箱:2594889720@qq.com
 你可能感兴趣 谷歌发布全球K12教育新趋势,教室中正在发生哪些转变?校长的最大考验:如何与表现平庸的教师相处
统计学和心理学揭露真相:批评教育见效更快是错觉
责编 | 芋圆
排版 | 刘双
 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 

▼ 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了解详情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